服务新疆阿克苏的华大姑娘宋艳萍

发布日期:2022-06-14

五月的阿克苏,风光秀美。这是华侨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宋艳萍来到这里度过的第一个春天,也是她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工作的第十个月。

宋艳萍是去年八月来到阿克苏的,她是一名在基层一线服务的公务员。初到玉奇吾斯塘乡,宋艳萍在“访惠聚”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全乡“访惠聚”工作队的工作情况和日常管理。今年2月,她调任阿热吾斯塘村负责财务和民政工作,给有困难的群众申请低保,负责平时村里面的一些财务支出收入数据整理等,同时兼顾村里的疫情防控和宣传工作。

到阿克苏工作之前,宋艳萍从未到过新疆,对这里的了解都来源于其大学时的哈萨克族舍友。在舍友的口中,“那里是人间最美的家乡”。而在宋艳萍看来,新疆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有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戈壁,有浓烈的葡萄美酒与夜间篝火舞蹈。慢慢地,宋艳萍愈发觉得自己应该去祖国的西部边疆看看,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年轻就是要多看看更大的世界!”同时,作为一名建档立卡户家庭子女,宋艳萍深感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她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1年7月从华侨大学毕业后,宋艳萍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新疆成为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的一名基层干部。“于我而言,来到新疆工作的意义,不仅是领略祖国边境的壮美,也是帮助自己蜕变成一个更成熟的‘大人’。”她说。

但蜕变的路总是布满荆棘。初至新疆,这个成长于江南水乡浙江金华的女孩便被干燥的自然环境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宋艳萍工作的地方在南疆,距离沙漠比较近,有很多戈壁,植被稀疏,经常刮大风。这里过于干燥的气候,使得她和其他从五湖四海一起来到新疆工作的年轻人很不适应,在新疆库车市委党校培训的时候,很多人就出现了流鼻血的症状。宋艳萍却很乐观,慢慢找到了适应的办法。“每天多喝水,治标;坚持多种树,治本。”她说,“为了改善阿克苏的自然环境,每年各乡各镇都坚持开展植树造林,让这里风貌大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阿克苏人一代代的坚持,改善生态环境的执着,让我们动容并赞叹。”

初来乍到,宋艳萍在工作上也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令她头痛的莫过于语言不通。宋艳萍在村里负责民政工作,找她办事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大家说的都是维吾尔语。有时候本地村干部不在,她就只能找会讲汉语的村民帮忙,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怎么办?“在华大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宋艳萍笑着说。

原来,在华大读书时,宋艳萍就读的是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校、学院会给他们提供很多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让他们频繁接触多元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如经常开展汉语角活动,让学生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我就跟来自东南亚、非洲的人都交流过。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来华大学习一个月,我教菲律宾青年汉语、武术、书法,他们也教我他们的语言。”同时,热心公益的宋艳萍在校时还积极参加“丝路侨缘”等各类公益支教活动,并曾多次到图书馆做义工,这些都让她懂得如何与各式各样的人交流来往。因此,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渐累积,她也慢慢寻找到了语言难题的解决方法:多跟村民交流,多记录常用词汇,争取理解他们的大概意思。“久而久之,语言这个难题就有所改善了。”

在逐渐适应阿克苏生活的日子里,宋艳萍还受到许多当地居民的善意相助。在阿热吾斯塘村任职,宋艳萍有时候要去乡镇送材料,但不好打车,她就会在路边随便拦村民的车,热情的村民只要有空位,就会把她接上车,并且从不收她的车费。在玉奇吾斯塘乡的一个供电所上班的村民吉力力·热合曼,经常帮宋艳萍送村里的电费单到供电所。村里每周一升国旗,他也会来帮忙。他还对宋艳萍说:“以后有什么需要送的材料,都可以跟我联系,遇到什么困难也都可以找我。”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让宋艳萍更坚定了在边疆工作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青年要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作为党员,作为青年,我们更应该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在西北广袤的戈壁穹苍,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土壤中,盛开青春最美的模样。”她如是说。


(编辑:张为健)